什麼是愛滋防治的「90-90-90-90」?

2020-09-02

  自1981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通報全球首宗愛滋病毒感染案例開始,愛滋病就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疾病之一。隨著醫療的逐漸進步,愛滋病毒感染者可以透過穩定服藥抑制體內的病毒量。

  為了達到2030年終結愛滋的終極目標,2014年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(UNAIDS)提出了『90-90-90』計畫,作為具體的努力目標。後續又因為要照顧感染者的生活生活品質,進一步提出了第四個90,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介紹這四個90分別代表的意義。

 

 

Image by mohamed Hassan from Pixabay

 

90-90-90」計畫
90-90-90計劃,是希望可以在2020年達到

·         90%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狀況

·         90%的知道自己狀況者可以接受良好的醫療照顧

·         90%接受治療者的病毒量可以成功受抑制

 

  截止目前為止,台灣的防治狀況已經達到「84-88-94」的好成績,但為了要在2020年可以達成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(UNAIDS)提出的目標,仍然需要持續鼓勵大眾篩檢,才能進一步將感染者找出來,並提供適當的醫療照護、抑制愛滋病毒。

 

 

 

第四個90是什麼?

  隨著醫藥的進步,目前HIV感染者已經可以藉由穩定接受抗病毒療法 (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),將病毒量控制在測不到的狀態,不但可維持其自身健康外,亦可避免再傳染給他人。有了良好的控制,感染者可以保有跟一般人一樣的生活,因此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(UNAIDS)進一步提出了第四個90,即為「90%病毒獲得抑制的感染者可以有良好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」。

  愛滋感染者透過服藥,壽命已經與一般人無異,所以也同樣需要面對到變老的問題,會有各種共病會需要面對,包括三高、腎功能或骨鬆、甚至是癌症的情況,所以如何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,才能夠穩定服藥持續控制病毒,除此之外愛滋感染者由於目前社會對愛滋病仍帶著歧視的眼光,所以即使服藥能讓身體健康,卻因為外在社會壓力而有很多精神上的壓力,所以第四個90,還需要社會一起來克服歧視及標籤化的問題。

  而台灣目前仍需要努力的部分就是第一個90,然而第一個90,需要大眾能有對愛滋病的認知並踏出做愛滋篩檢,然而當前社會仍對愛滋病有刻板印象與歧視,像是認為導致許多人對於愛滋篩檢仍抱持疑慮或排斥,認為自己沒有風險,不需要篩檢,但據疾管署的建議,

·         有性行為者,建議至少進行1次篩檢;

·         有無套性行為者,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次篩檢。

·         若有感染風險行為(如與人共用針具、多重性伴侶、合併使用成癮性藥物、感染性病等),則建議每36個月篩檢1次。

愛滋預防不分你我,希望透過積極的愛滋篩檢,陽性感染者即刻開始用藥治療,陰性可以採取積極投藥預防,「治療即預防」及「暴露前預防性投藥」兩大策略併行,一起朝著根除愛滋的目標努力!

 

延伸閱讀:

昆明防治中心個管師小白的故事─殺死的不是病毒

感染者與家人的互動─反歧視–終止因無知帶來的歧視

我與伴侶與愛滋─他是我的伴侶,他是位愛滋感染者—三年後記

READ MORE

看更多文章

愛滋預防

專訪系列1|網黃的性與健康:健身單親爸「荒」

在台灣,仍有不少民眾將「性」視為判斷個人品性的標準之一,而性行為,是HIV(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類免疫缺乏病毒,又稱愛滋病毒)最常見的感染途徑,因此有許多感染者被貼上「生活很亂」的標籤。

愛滋預防

【文章分享】從過去向前看,愛滋治療的未來趨勢/感染誌

從過去愛滋治療談起,那些「我們」一起經歷的甘苦。
過去服用抗病毒藥物的經驗,可能對於未來的治療與服藥造成影響,我們從感染者阿橙過去對治療藥物過敏的經歷看起,與王建淳醫師聊聊,感染者在過去治療中常見的問題。同時深入醫病在診間中,對於新藥出現時的溝通問題,了解醫師評估藥物副作用對生活的影響,與何時需要換藥的可能性有哪些。<節錄自原文>

愛滋預防

【文章分享】曝光如勞資對立 感染者思維「X教授→萬磁王」盼平等對待/ETToday

台灣現今愛滋資源與醫療技術大幅進步,但汙名化標籤仍未完全去除,讓多數感染者在求醫、進入職場或和親朋好友聊天時,選擇隱藏自己的「新身分」。感染者大熊(化名)坦言,社會不友善的態度相當直接,也曾被身邊朋友惡意散播消息攻擊,使得他的想法逐漸變得憤世嫉俗,拿電影角色來比喻,就好像是從X教授變成萬磁王,「期盼未來環境能有更多一點友善,讓愛滋回歸一般疾病,每個疾病都要一視同仁看待。」<節錄自原文>

MAP GOTOP